來源:大美評級
大美評級2022年7月15日發布:長沙2153家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數,符合CNISA世界高質量5A級標準。在2153家CNISA世界高質量5A級企業中:
上榜世界500強2家,占中國企業上榜2022年世界500強227家的0.88%。
具有世界500強潛力的企業有8家。
上榜中國500強7家,占1.40%。
長沙100強高質量發展指數44171.73,在全國城市排名第17位。
生產效率更高、資源消耗更少、產品質量更高、單件成本更低、市場響應更快、環境影響更小,這六個“更”是制造業的永恒主題。《談領袖之法》作者魏義光說,六個“更”也是《中國制造2025》所確定的智能制造的目標。高質量智能制造是一系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可視化技術、數據搜索與分析技術等科技思想、原理、協議、產品與解決方案共同支撐并與專家智慧、管理流程與經營模式結合形成的制造與服務狀態。
今天,智能制造已經成為長沙新的名片。2021年長沙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獲批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聚齊四塊國家級牌照,7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持續壯大,20余條產業鏈建設深入推進,“三智一芯”由智能機器和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在制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并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制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把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產業布局基本成型,多元支撐格局凸顯。
當前和未來企業面臨的是瞬息多變的市場需求和激烈的國際化競爭環境。CNISA世界高質量評級執委會副秘書長李兆奇認為,社會的需求使產品生產正從大批量生產轉向小批量、客戶化單件產品的生產。企業欲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從產品的時間、質量、成本、服務和環保等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快速響應市場頻繁的變化,企業的制造系統應表現出更高的靈活性和智能性。長沙新一代超級計算機、耐高溫壓力傳感器等核心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成為全國率先實現芯片三大件設計國產自主的城市。
魏義光認為,長沙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面對風起云涌的智能制造浪潮,面對新常態,面對市場驅動、資源倒逼和技術變革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依照創新驅動的方針推進企業智能轉型,實現制造業的價值創造。在135萬戶的市場主體中,高質量發展指數在15000以上的CNISA世界高質量5A級企業品牌,達2153家。湖南建工集團以高質量發展指數56400、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以高質量發展指數51435.58,分別入選2022年第八屆CNISA世界高質量世界500強第323位和第484位。更值得關注的是,還有8家企業具有世界500強潛力和7家企業入選中國500強。
企業要實現智能轉型,首先需要多維度打造智造支撐體系:產品為王,布局數字化和互聯網企業,連接平臺型組織,推進產業互聯網建設;從政、產、學、研等方面推進戰略合作,相互賦能、相互成就,擁抱協同共贏的智能產業生態;多層次支持教育事業,培養智能技術與解決方案人才,激發民間智慧。長沙民營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5%以上,100強企業高質量發展指數44171.73,排名第17位。
長沙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居省會城市前列,岳麓山大學科技城獲批國家首批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示范基地。中南大學以47110.05高質量發展指數、湖南師范大學以43215高質量發展指數,分別入選CNISA世界一流1000所大學排行榜第49位和第176位。
長沙2021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7.1%,進出口總額增長近30%,外貿依存度從9%實現翻番。黃花國際機場邁入“雙跑道雙航站樓時代”,高鐵迎來“雙核驅動時代”,地鐵駛入“網絡化時代”,2022年入選中國高質量發展50強市。
長沙對CNISA世界高質量:5A級企業品牌、世界500強、中國500強、3A信用企業,在土地、人才、融資、稅收、招投標、進出口等,具體資助扶持獎勵政策,請咨詢長沙市政府。(CNISA世界高質量評級執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