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美無度
入選中國高質量發展5A的好處?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前局長張茅的話說:“那是多少廣告費都換不來的。”
大美無度世界高質量5A評級公司2023年8月10日在杭州發布: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推動第三方評價機構發布一批企業標準排行榜”和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的精神,向全國企業、大學、律師事務所、媒體開放中國高質量發展5A評級申請,歡迎各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推薦。
對通過評級者,依法公告和授予中國高質量發展5A、高質量5A全球榜、信用3A證書。符合條件者入駐2024第十屆“世界500強”、“全球品牌價值1000強”、“中國500強”世界一流企業備選庫。
根據“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發展安全”全球高質量發展5A評價標準,基于聯合國ESG和魏義光《品牌中國夢》大模型算法,經擁有國家版權的“CNISA大數據高質量發展指數評級系統”演算、驗證:
中國企業233家入選2023年第九屆世界500強,遼寧省3家世界500強,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各1家。
遼寧省大連市獲評高質量發展世界5A城市。
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高質量發展指數45723.01,獲評中國高質量發展5A船舶制造世界創新先鋒、信用評級3A。
8月3日,遼寧省委書記郝鵬在全國知名民企助力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高端峰會上強調,希望廣大民營企業要堅定發展信心,牢牢把握當前經濟發展大勢,積極支持東北振興、遼寧振興,進一步將企業自身優勢與遼寧資源稟賦優勢相結合,在助力遼寧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的同時實現企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大美無度世界5A評級2023大連市船舶制造高質量發展報告摘要:
一、大連市船舶制造技術高質量發展
船舶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水上交通、海洋資源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戰略性產業,是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
大連船舶制造業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已形成集船舶建造、修理、配套、技術研發及試驗設施等為一體的船舶工業體系,具備建造30萬噸及以下各種類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的能力,是中國北方地區造船業龍頭城市。
5月16日,大連市委書記熊茂平在大連船舶重工調研時表示,要堅持創新驅動,持續深化改革,加強科技研發和產品創新,積極開展“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船舶企業,提高“大連制造”知名度、美譽度。
中國高質量發展5A世界船舶制造創新先鋒大連船舶重工以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為發展方向,強力推進科技創新。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設計大師領銜的船舶設計院,自主設計建造了新中國第一艘萬噸輪、第一艘出口船、第一艘VLCC、第一座40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第一座3000米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第一艘智能VLCC等。
大連船舶重工是我國艦船總裝建造及維修保障的主要基地,建國以來共建造了40多個型號、800多艘艦船。包括中國第一艘炮艇、第一艘導彈潛艇、第一艘導彈驅逐艦、第一艘油水補給船等海軍裝備,被譽為中國“海軍艦艇的搖籃”,榮獲“高技術武器裝備發展建設工程重大貢獻獎”榮譽稱號。
二、大連市船舶制造人才高質量發展
大連推動船舶行業從“造外殼”走向“做中樞”,實現船舶工業邁向高端化。提高船舶設計與總裝集成能力,圍繞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等三大主流船型,向輕量化、模塊化、節能環保、智能化轉型升級。大連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支持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等提高5G、人工智能在船舶生產中的應用率。7代8型VLCC、10000~20000TEU大型集裝箱船、300~400英尺自升式鉆井平臺等成為“領跑者”。
大連不斷加大船舶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利用進博會、“遼洽會”以及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招商周等,圍繞船舶產業鏈對接上下游全球龍頭企業,尋找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國際船舶企業,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實現船舶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同時大連推動重點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實施市領導“揭榜掛帥”和重點科技研發項目70項。支持高性能精密制造、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實驗室和國家化工減碳技術創新中心等科創平臺20個。
大連加速創新人才集聚,深入實施“興連英才計劃”,落實國家新一輪政府特殊津貼制度,支持重點產業領域設立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遼寧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打造英歌石科學城人才特區,辦好“海創周”;深化“帶土移植”“以才引才”專項行動,構建“金字塔”型人才培養格局,全年引育人才團隊10個,培育戰略科技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200名以上。
三、大連市船舶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
大連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240余家,以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大連中遠海運重工和大連中遠海運川崎為骨干,已建設大連灣造船基地、長興島造船基地和旅順口造船基地和大連船舶配套園、韓國船舶配套園等五個配套園區。
大連船舶重工2022年完成造船32艘、30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1.8%,手持船舶訂單達117艘、1469萬載重噸、83億美元,居中國第一。同時積極推動綠色環保理念實施,努力降低船舶制造過程中的環境污染,提高船舶的能源利用效率,持續開展主建船型優化升級。2018年和2022年交付的“凱力”輪和“新伊敦”輪,均配備大型風帆和風力助推VLCC,實現領先綠色節能。
1月4日,為招商輪船建造的30萬噸超大型原油船(VLCC)“凱輝”輪,裝有氣層減阻系統,通過在船底形成均勻穩定的氣層,降低船舶摩擦阻力和主機功耗,從而減少主機燃料消耗和CO2排放。更值得關注的是,該船安裝了自主知識產權多節能集成控制系統(ICEE)。該系統具有能效監測、航速優化、縱傾優化、智能配載、船舶維保、網絡安全和多節能設備分析控制等數智化功能。
“該船的順利交付,引領了造船業綠色節能技術進步,提升了中國船舶制造業和航運業的國際競爭力。通過創新驅動的努力,為推動船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大連船舶重工集團董事長楊志忠表示。
——各地對中國高質量發展5A企業具體扶持政策,請咨詢所在地政府。
——深圳、武漢、寧波、宜昌、廣州、江門、保定、中山、湛江、綿陽等入選中國高質量5A的企業、律師事務所、大學、媒體、協會、城市等,正在評級中。
撰稿:孫力、舒彩云
編輯:胡昌聰
審稿:陶佳山
終校:李兆奇